WORKPLACE

建筑行业的未来-建筑师吕锐专访

吕锐,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公园城市规划中心主任/第五设计院总规划师

建筑协会(AA)准会员访问学员/四川大学访问教授

2021年世界建筑节中国年度新锐设计师


我们采访了建筑师吕锐,一起来探讨关于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问题。


问:很多人都知道你,都是来自成都的几座网红建筑,如五岔子桥、交子之环,能否展开谈谈您对“网红建筑”和“网红城市”的看法?

答: 像五斗子桥,我觉得首先它需要满足一种需求,一种身份,它在于新一代城市居民的身份。像成都一样,一个城市有它自己的城市活力和归属感。在我看来,无论是城市还是建筑,都需要清楚地思考如何创造身份。成都在高新区的工作做得很好,所以我们在高新区的一些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近期在大源片区建成的文旅环,以8.6公里的空中绿道环线将多个文创旅游节点连接起来。不仅打通了整个慢行交通线,还连接了大型商业综合体、铁像寺商业街区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态绿色景观。更重要的是创造出具有鲜明造型、审美价值、科技感和互动性的公共空间形象,形成持续的吸引力。这个设计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为了让人感受到沉浸感,科技感,甚至未来感,达到一定的认同感。

每一座地标建筑都是这座城市的一项重大投资。在投资方面,要把握好客户的痛点。我们设计的这些建筑能够理解年轻人的需求,帮助城市留住人们。“网红城市”近年来之所以引起如此多的讨论,是因为中国正处于转型阶段,生产资料发生了变化。过去的生产资料是煤和钢铁,但现在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人。其实我们关注的是城市,但城市的竞争也来自于人。人口就是数,人才就是质,两者缺一不可。因为人多了就能带来消费,而人才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生产力。我认为未来城市会更加注重人才,政府也强调这一点,所以我们的重点会越来越以年轻人的品味和需求为导向,因为他们是未来的主要消费者,是城市的内生动力。成都有一个很棒的项目叫做REGULAR,它被认为是中国新中产阶级的最典型代表。它之前只是一个地下停车场,不起眼,没有明显的标志,没有地铁。但当它被设计时,它将是一个超级精致的商业场所,一个年轻人未来会喜欢的地方。现在的年轻人不仅仅是消费产品,环境也成为了重要的消费对象,所以我们在空间设计中会考虑氛围。


问:正如您所说,年轻人实际上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动力和主体,所以互联网和元宇宙也是今天不可回避的话题,您能谈谈您的看法吗?

答: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趋势是Web 3.0。Web 3.0时代是什么样的?这是我的创造或者我的想法,我可以精确地,针对性地满足你的需求,也就是客户。举个简单的例子,NFT,如果我画了一幅画,我之前只能交易它一次。但现在,如果你通过智能合约在网上销售它,你会从每笔销售中获得一部分分成。这是一个朝阳产业,完全鼓励艺术家的创作。对于创作者来说,无论是内容创作者还是建筑师,这都是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但与此同时,市场竞争会更激烈,好的东西会更容易看到,差的东西就会更残酷。所以我个人认为Web 3.0时代将是所有行业都将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建筑业也不可避免地面临。虽然从现实到虚拟在短期内是不可能的,但是线上和线下的联动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线上所能带来的流量是不同的。让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体育场的容量有限,成本非常高,但却可以轻而易举地提供数千万个座位,还有成千上万的化身以Avatar的形式。我们每个人在虚拟世界里都有一个Avatar,也就是佛教中的化身。网络世界的需求如此之大,潜力如此之大,我们建筑师现在必须开始思考如何做到这一点。在这个Web 3.0时代,对于建筑师来说,思考、突破自己的舒适区、探索未来的可能性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未来的建筑师来说,如何在线上和线下满足和克服一些共同的需求和痛点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网上出现的一些现象性需求,我们不得不去研究和努力去满足。我甚至认为,在未来的几年里,普利策奖甚至可能会颁给一些在线上的建筑,因为它们更有想象力,更能代表人类的需求,因为它们至少超越了规范的约束,倾向于表达美和人性。


问:关于城市,我想从您专业的角度来听听城市未来的发展。

答:我认为城市的内生需求会越来越多。过去,我国城市的发展主要依靠人口的流入和经济的发展,但对精神追求的重视相对较少。城市在这个时代变得越来越细分。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敢于表达自己,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表达的方式越来越多,个人表达的自由也越来越大。另外,阶层的细分会导致需求的细分,所以城市会变得越来越细粒度。所以我们作为建筑师,可能只能提供一个大的空间,但这取决于年轻人决定他们想要什么。这种粒度感,它满足了城市的一种内生情感需求,而每个城市的内生情感需求是不同的。成都的情感需求不同于北京和上海,因为每个地方的人都有不同的层次和归属感。成都的很多人都是移民,所以像我这样的老成都人现在在成都的可能不超过15%。所以,在一个非常年轻、混合的城市,成都是一个混合出非常丰富的内生需求的新生城市,这给建筑师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有一个非常大的市场需求等待着被满足。成都已经有很多设计师在做这个,我想未来城市的趋势一定是这样的。


问:您认为建筑师最需要的精神价值是什么?还有给年轻人有怎样的建议?

答:我建议年轻人多想想未来。不要盲目地想成为一个大师。我认为需要有一种探索的精神,可以把自己从现实中分离出来。我想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已经失去了他们的初衷,虽然我们每天都在谈论它。我们不忘初心吗?但是建筑师的初衷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建筑的目的是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比如五岔子桥建成之前,它是一个不可通行的区域,但建成之后,它至少代表了成都对未来建筑的探索。交子环一开始不被看好,但建成后,人们认为它是一次成功的探索,它不是作为一座桥梁,而是作为一个特殊的代表。因此,我认为好奇心仍然非常重要。如今,许多建筑师因为繁重的工作而失去了初心。但你越平躺,你越不攻击,你越防守,你死的就越多。对于一个行业来说也是如此。我现在很担心我们的职业,因为建筑师真的缺乏认真的探索精神。他们可能会觉得复制一些东西会比平时的努力工作更快,更有回报.


问:在当前的环境中,建筑师如何突破自身和环境?

答:我觉得第一点很重要的是,在任何一个行业,你都要清楚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不要异想天开,要脚踏实地。现在很多建筑师,实际上是缺乏一个坚实的精神,尤其是现在,新一代,他们的家庭条件越来越好,许多孩子都不愿意画从一开始一些基本工作入手,实际上很多丰富的信息体现在图纸里,在现场,在建筑材料上,在手工实践里。比如王澍,他们守着工地,包括我做了五岔子项目后,我花了五年时间在工地勘察,栏杆材料太贵,材料太软,不符合标准的话,所以必须和施工方一起解决,建筑师是问题的解决者,而不是问题的创造者。我认为年轻一代的建筑师一定知道这一点,不要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你需要做的是服务,解决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

沪ICP备18025346号-5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8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