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整个上海按下了“暂停键”。其中与楼市相关的两大“集中申购”和“集中供地”均已延期。在此期间,网络上也流传着两种声音。有人认为上海经济会下滑,房地产市场会下滑,也有人认为疫情过后,老公房暴露出来的问题会被放大,新房市场会出现一波猛涨。从市场来看,疫情过后,上海新房市场将迎来一波供应潮。当然,疫情一定会促使更多的改善型购房者选择新房。那么新房与土地市场密切相关。
杭州很热,南京遇冷
第一轮集中土地供应在中国已基本进入最后阶段,长江三角洲城市基本完成土地出让,而上海的推迟转移是由于本轮流行的影响。从长三角热销的热点城市来看,杭州、宁波、合肥等热点城市依然非常火爆,而南京却意外被排除在外。4月25日上午,杭州启动2022年第一批集中供地。共售出60宗土地(包括2宗租赁土地),其中23宗“触顶”,溢价率在9% - 10%之间。杭州本轮土地拍卖折射出的另一个积极信号是,开发商不再是国企、央企独大,其中不少是民营房企。除杭州“地方一哥”滨江集团拿下11块地外,绿城拿下7块地外,众安地产、大家房产等地方民企共拿下8块地。此前,4月20日,宁波2022年第一批集中供地5个地块的封顶摇号结果公布。在这批地块中,中央国有企业购地金额高达235.9亿元,占比90%,这批地块热分化明显。除5块封顶地块外,只有3块地块溢价拍卖,其余地块均在最底层成交价。合肥在上月底完成了第一轮招标,也是热度相对较高的城市之一。据悉,合肥市共成交24宗住宅用地,吸引了40多家房企参与竞拍。最终,15宗地块进入竞品环节,整体成交溢价率达到11.2%。当然,并不是每个城市都像杭州一样乐观。也有城市处于冷清的情况,南京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在今年的第一次土地拍卖中20宗地块,6宗拍卖失败,总成交价191.75亿,整体表现不如宁波、合肥等城市。与去年相比,南京这个集中土地供应流标率升至32%,整个拍卖热度进一步低于去年第三批,从竞拍企业的角度看,中央国有企业成为拿地的主力军。此外,苏州和无锡的土地出售将于5月进行。上海第一轮供地将根据开封的具体情况另行安排。在这方面,市场分析师表示,土地市场冷热不均的现象出现在不同的城市,但从市场表现可以看出哪些城市房地产企业将更倾向。受疫情影响,经济发展必然面临压力。而城市的发展前景是由城市的工业、人口等综合实力决定的。居住只是一个方面。
房企积极签约,上海首轮供地预测火热
上海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已经受到疫情的影响,但疫情结束后,上海还是原来的上海,市场可能会重新走上正轨。上海今年首批集中供地40宗,其中36宗地块延期。有消息称,上海首轮成交36宗地块,除临港地块热度较低外,还有10宗地块竞标者5宗以上。一块地块最多有九名竞标者报名。从这些地块的活跃度看,参与拍地的企业国有和央企依然占据行业主导地位,但一些民营企业也不甘落后。从这些热土地块上看,都是纯住宅用地。对于开发商而言,住宅和商业用地的商业部分不仅具有自持的要求,而且开发难度较高。很多开发商为了快速收回房款,更喜欢纯住宅产品。此外,土地收入是全国主要城市最重要的财政支柱之一。例如,杭州去年的土地销售收入为3132亿元,仅次于上海。作为全国经济中心,上海的财政收入也更加多元化,但土地出让金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仍然很大。再加上近期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考虑房地产行业政策举措,包括理性认可个人房贷最低首付款金额比例,并支持房地产相关企业融资需求,对于购房者和房地产开发商来说,都能起到提振的作用。市场分析师也同样看好上海土地市场,他表示,疫情只是对开发的暂时扰动和影响,房地产开发周期长。上海确实受到疫情的影响,但从土地开发到销售的周期大约在一年左右,所以这种周期性的变化是可以忽略的。一旦上海土地拍卖大门再次打开,还是会火爆。总体而言,上海第一轮土地拍卖仍显示出积极信号。此外,上海的土地拍卖政策对房企也是友好的,可以在限制溢价率的条件下保证房企的利润率。对于购房者来说,可以防止房价过快上涨,因此上海的第一轮土地拍卖可能仍然很有趣,而上海楼市依然被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