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PLACE

共享办公+购物中心的新趋势:探索联办发展新思路

在行业变革下,办公空间服务业正在探索更加多元化的消费场景。除了传统的写字楼,购物中心和酒店等也成为了其新的目标。之前已经有一些办公空间的企业在商场、购物中心布局了办公空间,进行过实践。其中主要以Wework、优客工场、雷格斯、办伴等为代表。2015年,位于旧金山的Westfield开设了一个名为Bespoke的新办公空间。目前,该方法可以作为一种拓宽办公空间服务场景适应性的有效实践,但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与其他企业相比,WeWork和优客工场在此类项目的布局更加活跃,但与现有项目规模相比,所占比例相对较小。据不完全统计,购物中心内办公空间项目数量有限,且均不超过10个。相比之下,WeWork在中国内地总共有83个项目,优客工场有230多个。从wework、优客工场为项目选址上来看,二者主要在一线发达的城市如北京、上海等,成熟商圈之中,如wework在朝阳大悦城,北京三里屯太古里这样的代表性购物中心。此类项目的商业区位条件优越,配套设施相对完善,在便捷性方面具有优势。


在楼层选择上,大部分项目分布在购物中心的中高层或顶层,主要是考虑降低改造难度和成本。选择较高的楼层,甚至是天台,首先在采光方面会更好,可以满足租赁企业和个人对办公空间充足光线的需求。第二,将其从购物业务中分离出来,这样更容易规划商业业态。此外,租金等因素也被考虑在内。对比购物中心的办公空间项目与其他项目的成本,我们可以发现租赁价格并不低。以Wework太古里项目为例。在同一商圈的四个项目中,单个工位的均价仅低于雷格斯旗下的中宇大厦项目,高于平均水平。从工位数量上看,太古里和大悦城这两个热门的项目工位总数并不多,而有些其他购物中心的项目工位总体量较大。这些项目的工位数量差异很大,这应该是购物中心方面的考虑。不同类型的购物中心定位不同,引入办公空间的目的也不同。成熟的项目配合较为成功的运营,办公空间项目进入的面积不会太大,可以视为对现有业态的丰富和补充。对于存量改造项目来说,办公空间可以起到更大的作用,也往往会创造出面积更大的项目。例如WeWork上海广场,该项目办公业态占比较大。从购物中心角度看,项目位于上海淮海中路商圈,拥有上海K11、上海香港广场、上海新天地大型商业项目,竞争很激烈。基于此,改造首先有区别于周边项目,形成错位管理。从这个角度来看,weWork办公空间作为一种办公形式,与其他以零售为导向的项目功能有明显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这一需求。此外,共享办公空间可以带来稳定的租金收入,进出共享办公空间的用户可以直接或间接转化为商场的有效客流,这对商场也是有吸引力的,可以提升商场的业绩。


传统上,购物中心是用户消费、娱乐、餐饮、健身等休闲需求的空间载体,办公空间是满足租户日常办公需求的场所。办公空间+购物中心的模式让租户同时满足这两种需求,这是这类项目的优势所在。但转型的难度也不可忽视。从整体上看,目前购物中心+办公的模式对存量项目的改造作用更大,而对成熟运营良好的项目只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但是,存量改造项目的建设也是对企业能力的考验。一旦确定引入办公业态,物业空间设计中就需要将部分购物场景转换为办公场景。这当中存在诸多困难。首先便是采光问题。目前大多数商场基本依靠照明,缺乏自然采光,这与办公空间的窗户照明设计不同。因此,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需要重新设计。第二是空调。这体现在传统商场配置的空气流通系统如何满足办公人群长期聚集的需求上。如果进行改革,将需要额外的成本。值得注意的是还有动线,商场动线设计是针对短期停留的客户群体,注意流动性,达到引流的主要目的。这也意味着办公空间项目进驻一层后,还需要根据商场的动线设计重新规划各办公区,难度较高。


办公空间进入商场的确是一种新的尝试,但也面临着转型运营困难的现实。此外,投资成本高对企业来说也不是一个小问题。通常一个购物中心社区的改造成本是一个传统办公楼改造成本的1.5倍左右。因此,这种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共享办公空间品牌获得项目的渠道,但考虑到与传统写字楼的改造项目存在较大差异,整体运营难度和成本投资较大,当下主要是共享办公空间的头部公司在进行尝试。但由于进入门槛高,项目建设差异化明显。如果探索出一个成功的模式,它可能会成为企业未来的竞争优势之一。

沪ICP备18025346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