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PLACE

咖啡跨界:星巴克未来如何破局?

“早C晚A”引领了当下的潮流——早上喝咖啡提神,晚上喝酒精助眠,这已经成为一些年轻人的朋克生活方式。事实上,越来越多的跨界咖啡品牌推动了互联网上的这一风潮。咖啡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只有二三十年。从早期进入中国市场的麦斯威尔、雀巢等速溶咖啡品牌,到以星巴克为首的现磨咖啡店,再到胶囊咖啡等新形态的出现,国内咖啡消费市场逐渐形成。人们对咖啡的认知也从一种情感诉求的象征转变为一种普通的饮品。一份行业分析报告显示,到2025年,中国有望成为价值1万亿元的咖啡消费大国。在市场消费力的推动下,“跨界咖啡”越来越多。


关于跨界


卖咖啡似乎并不是主要业务。仅从今年开始,中国第一家邮局咖啡店已于2月在厦门正式开业。邮局咖啡店的位置是在原来邮局分局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保留醒目的邮政绿色主题色,与邮政服务场所融为一体,提供邮政文化创意服务。今年7月,北京第一家邮局咖啡也正式向公众开放。同样在2月,天津的老字号狗不理成立了一家咖啡和食品公司。然而,据公开信息显示,早在2015年,狗不理就赢得了澳大利亚最大的咖啡连锁店高乐雅咖啡的中国特许经营权。狗不理看似在跨界这件事上进行了效仿,实则是他的前辈。然而,当时的生意不是很火热。直到现在,在咖啡风潮下,成立公司的行为得到了很多关注。4月,运动品牌李宁申请注册“宁咖啡 NING COFFEE”商标,“五一”期间李宁在厦门的第一家门店开业,宁咖啡也出现在其中。当时,民族运动品牌在咖啡的营销中,玩起了配售的操作,只有在店内消费达到标准后,才能免费得到咖啡。9月,和府捞面申请注册了“和府一杯咖啡”和“和府一杯拉面”的多个商标;由猿辅导母公司的关联公司控股的咖啡品牌“Grid Coffee”第一家门店正式登陆北京王府井银泰88商城,目前正处于试运营阶段。特步(中国)有限公司也申请注册了“特咖啡”三个商标。在众多的跨界品牌中,相比于运动、医药、教育等互不相干的品牌,餐饮的跨界似乎要正常得多。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咖啡圈共发生11起融资事件,金额约8亿元。2021年,咖啡圈全年融资活动达到24场,金额34亿元,同比增长328%。成倍增长也引发了一个问题:一杯咖啡的市场潜力能否支撑起跨界品牌的到来?艾瑞咨询称,在中国,以星巴克为首的现磨咖啡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22年达到1191亿元,如果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长率,到2024年将扩大到1917亿元。也许在一段时间内,会有更多的咖啡品牌出现。


顶流之争


一方面是不断涌入的新玩家,另一方面则是头部之争。星巴克还是Luckin ?这似乎是咖啡依赖者经常要做的选择。以它为代表的,是关于国内咖啡NO.1的较量。星巴克于1999年在中国大陆开设了第一家门店,并在当地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相比之下,瑞幸成立于2018年,无疑是一个后起之秀。2022年9月14日,在全球投资者交流会上,星巴克发布了2025年中国战略愿景,并推出了新的价值导向增长计划,以提振中国市场。根据计划,到2025年,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总数将达到9000家,员工数量将增加3.5万,达到9.5万以上,净利润将翻一番,营业利润将是目前增长目标的四倍。星巴克在中国大陆市场的门店数量在过去10年里增长了近10倍,到2022财年末将达到6000家。到2025年,该公司计划在中国300个城市以每9小时开一家新店的速度开设3000家新店。而根据瑞幸的公告,截至今年第二季度,该公司拥有7195家门店,其中直营店4968家,加盟店2227家。截至2022年8月,星巴克在全国拥有5824家门店,保持着约10%的复合年增长率,低于瑞幸的增长率。除了门店数量,星巴克中国今年第二季度的营收为5.445亿美元,同比下降40%;瑞幸的营收为4.932亿美元,同比增长72.4%,自有门店的利润率上升至30%,业务连续两个季度实现“盈利”。浙商证券研究报告显示,在疫情影响较大的情况下,今年第一季度咖啡行业门店数量持续增长;GeoHey数据显示,门店数量排名前十的咖啡店在第一季度有所扩张。瑞幸在门店数量上仍然领先于星巴克。


寻求创新


瑞幸的麻烦显然是过去的事了,消费者在竞争中有自己的判断和偏好。但不可忽视的是,根据消费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咖啡和茶圈的融资数量降至30笔,为三年来首次下降。融资规模下降幅度更大,第一季度为人民币31.9亿元,较去年同期峰值下降63.9%,为连续第二个半年下降。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市场需要更多的创新,期待更多形式丰富灵活的变化和组合。食品配送物流市场已经成熟,在线订单即时送达几乎没有成为单一品牌的竞争优势。为了满足更“挑剔”的消费群体,还开设了咖啡馆供店内消费,并提供不同口味的咖啡特色饮料。此外,以购物中心和商务办公室为主要消费场景的星巴克也推出了概念店,以满足不同的需求。例如,2021年11月,星巴克在中国大陆的第一家共享空间概念店在上海来福士广场办公楼开业。该空间由星巴克和凯德集团旗下的奕桥灵活办公空间和商业社区平台联合打造。该门店的空间可以满足商务会议、移动办公和团队协作等业务需求。会议室可以通过星巴克微信小程序预订。可以预见的是,基于共享办公的消费者领域的创新只是一个开始。在全球投资者大会上,星巴克还宣布了在中国市场的多项重大投资计划。投资约11亿元(1.56亿美元)的星巴克咖啡创意园将于2023年夏天正式投入运营。未来三年,星巴克将投入约14.6亿元(2.2亿美元)在星巴克中国市场建立第一个专门的数字技术创新中心;未来三年将投入约8000万元(1200万美元)用于公益和可持续发展项目,使这些项目的总投资达到约26.4亿元。

沪ICP备18025346号-5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8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