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PLACE

上海这次为什么不再“精准防控”了?

312日起,上海学校停学。312日晚,上海市民非必要不离沪,确需离沪的人员须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来沪返沪的人员须持有抵沪前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这堪称上海疫情以来最严防控措施,也说明这轮疫情确实厉害,把上海都逼到这个程度。

 

近期,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株叠加流行的特点,部分地区报告聚集性疫情。面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再说精准已经没有意义了,因为奥密克戎的传染性实在太强了,当一个城市面临多条传播链时,很难再做到“不多一人”,即便是上海也不例外。

 

上海这一轮疫情有点凶猛,凶猛到很多人惊呼上海精准防疫的神话要破防了。事实上,也确实破防了。上海市委市政府强调:“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头等大事。”上海朋友调侃说:“如果身边没有朋友正在隔离,说明你在上海可能没有朋友。”这次,上海为什么不再“不多一人”了?因为上海不仅仅是上海的上海,更是全国的上海。

 

01 上海外溢真的太容易

 

因为交通实在太便利了。长三角的通达性太强了,强到甚至有媒体称“长三角越来越像一个市”了。数不清的干线铁路、城际铁路贯通造就了轨道上的长三角,长三角的高铁里程超4200公里,占据全国高铁网络的六分之一,数量稳居全国第一。

 

今年,苏沪浙皖还共同策划了一个《长三角高铁游》,从上海高铁出发1小时以内就到达的城市就有9个。从上海出发,到杭州、苏州、南京、无锡等各大核心城市,有的甚至100+以上的班次。

在《2021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中,上海市域与周边的苏州、嘉兴、无锡、南通等市实际通勤人数达7.66万人以上。请注意,这不是一次性输入7.66万人,而是每天有7.66万人在上海和其他城市之间往返。尤其重视长三角一体化的苏州,更是尤其注重和上海之间的城际交通建设,条条大路通上海。且不说密集的高速路网,通常作为城际长途交通工具的高速铁路,在苏州与上海两地之间每隔5~10分钟就有班次。通常作为城市内部短途交通工具的公交巴士,可以从太仓直接开往上海,苏州太仓人直接喊出了“上海,下一站;下一站,上海”的口号,俨然压根没把自己当外人。苏州人去上海乘地铁,还压根不用买票。2019年开始,苏州轨道交通和上海地铁正式实现二维码互联互通,两地市民使用本地APP即可在苏州、上海轨道交通扫码乘车。不仅如此,苏州人去上海看病还能直接刷苏州医保卡!苏州全市范围实现与上海门诊费用直接结算,符合国家规定的苏州参保人员,只要提前备案登记,就可在上海定点医疗机构门诊直接刷卡看病。

 

在长三角一体化的驱动下,苏州和上海的这些密切联系的举措,正在复刻到其他城市。比如,苏州过后,上海和杭州、宁波、温州、合肥、南京、徐州、无锡、常州的地铁甚至都实现了一码通行。放在平时,这么强的通达性无论是对经济互融还是方便百姓办事,都是一件好事,但在疫情爆发时,却是噩梦般的存在,尤其是应对奥密克戎这样具有高传染性的病毒,一不留神就是成为传播链的重要载体。上海城内,本土感染者也在连日上升,上海城外,疫情已经外溢到苏州、南京、杭州等多地。像上海这样的特大型城市,它的防疫任务不仅仅是关系到自己的安危,更是涉及它身后大量的中小型城市的安危。比如苏州的疫情出现初期也明确了出城需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这种大个子给小个子挡风的情形,在当前防疫工作中需要重点考虑的。

 

02 上海经济稳定极端重要

 

上海一方面要站在第一排抗击病毒,另一方面还要拼尽全力撑经济。如果说北京集中了中国的绝大多数政治力量的话,那么,上海集中了中国大部分经济力量。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上海长三角区域的龙头和中心地位始终没有改变,襟长江,带太湖,控苏南而引浙北。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来看,上海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金融中心和商贸中心。很多人意料不到是,上海还是一个工业城市,重、轻工业各门类之全堪称中国之最。其电子、汽车、石化、钢材、机械设备等龙头产业都处于全国顶尖水平。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均处于领先地位。

 

上海在不断虹吸周边高端产业人才的同时,也确实释放了不少溢出效应。长三角区域很多地区产业与上海产业关联度大、协同性大。比如,江苏南通曾做过统计,改革开放以来,目前的南通50%以上的企业与上海合作,60%的进出货物通过上海口岸,截至2020年,南通本地新招引的产业项目60%来自上海。假如疫情控制不好,造成以下情况:

上海的产业停摆,则长三角区域的关联产业都要受其波及;上海的企业不动,则位于其产业链上游的很多配套企业都动不了。

 

2021年长三角地区GDP占全国比重达24%,接近四分之一;进出口额占全国比重达36.8%,超过三分之一。所以,稳住上海至关重要,上海稳则长三角无忧,长三角无忧,则全国无忧矣。此外,上海还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城市、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中心、全球第二大期货市场中心、世界第一大港、全国最大的海外游客旅游目的地。对内,稳住产业链,对外,展示国家抗疫政策,都急需上海快速有效控制疫情。

 

03 上海为国守国门

 

可能你不知道的是,疫情以来,上海守住了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国门。上世纪90年代,邓小平由浦西望向浦东,酝酿出又一个春天的故事:“浦东面对的是太平洋,是欧美,是全世界。”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对外口岸之一,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承担了全国约四成的入境国际和港澳台航班。航班管家数据显示,2021年上海一共承接了14137架次国际和港澳台航班,全国入境航班总数量为39676架次,上海一地占35.6%。进入2022年,上海的入境航班数量在全国的占比有所上升。1月,上海承接1028架次国际和港澳台航班,占整体2579架次的39.9%2944架次,虽然数量有所下降,但占整体2206架次比重首次突破40%,达42.8%。过去一周,上海共接纳了207班港澳台和国际航班,其中39班来自中国香港、31班来自中国澳门、67班来自中国台湾地区,平均每天有超过5班来自中国香港的航班入境上海。香港现在的情况大家也知道,可以说,上海所面对的压力超过了中国所有的城市,但是上海没有选择,上海更没有退缩,上海正在全力以赴干掉病毒。

 

如今,更加严厉的居家隔离政策已经发布,办公楼宇鼓励居家办公,上海商务楼出租及商务中心空间租赁暂缓,即便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上海仍然不慌乱、不惶恐,迎难而上,不断完善。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只需要做好一件事:配合。国家大,人口多,各个阶层的诉求也不一致,疫情当前,不能苛求一切完美,全社会要凝聚力量、求同存异,才能造就始终稳如磐石的经济社会大局。

沪ICP备18025346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