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青客的持续亏损等问题,《华夏时报》记者试图与青客方面取得联系。但截至记者发稿,公关部人士并未给予回应。随后,记者又拨打了青客的客服电话,但“该企业号码暂未开通”。
“(青客)财报数据不好其实是符合预期的。”知名地产分析师严跃进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实际上长租公寓市场本身发展不太景气,加上2020年的疫情冲击,“自然会产生很明显的影响”。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卢文曦也认为:“资产不是自己的,’二房东’是赚差价的。长租公寓行业原本就已经竞争十分激烈了,而2020年的疫情更加剧了行业的发展困难。”
的确,青客2020财年的窘境是长租公寓行业的缩影。克而瑞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超六成企业在疫情期间营收较去年同期下降80%以上。贝壳研究院近日发布的研报亦指出,2020年,逾40家长租公寓企业陷入了经营纠纷或资金链断裂的困局。正如中国指数研究院研报所言,“2020年是长租公寓深度调整的一年”。尤其在上半年,整个市场供过于求的现象较为严重。同时,多数长租公寓企业采用了“高收低租”“租金贷”等高风险的经营方式。在遭遇疫情后,收入端的表现远不及预期,资金无法回笼,导致经营难以为继。
空间研习社创始人陈敏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指出,青客作为知名的分散式公寓品牌,其运营、服务的流程化等都十分专业,财报数据的不理想,显示出当下长租公寓行业普遍面临的痛点。
陈敏认为,青客现在正在加紧降低租金贷比例,虽然这是在国家规定之下的被动之举,但有益于青客之后的稳健发展,也算是一个积极的表现。此外,青客公寓还在转变营运模式,加大轻资产的探索步伐,将上海、杭州、武汉等城市的20000间房源转让给建行旗下的建信住房,而青客则转而担任服务商的角色,通过收取服务费的形式实现盈利。陈敏认为,这种转型降低了青客的成本压力,缓解了现金流紧张的情况。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尽管过去一年不断“被破产”,但青客并未放缓规模扩张的速度:2020年7月,青客宣布收购国内一长租公寓企业,并新增7.22万套房源,交易总对价1.3亿美元。
眼下,对于长租公寓在2021年的表现,业内人士多有“触底反弹”的看法。严跃进认为:“可能还会有一波比较好的态势,租赁需求会活跃起来。”陈敏则表示自己长期乐观看好这一行业。
需要注意的是,岁末年初,监管层多次提出要加强租赁市场的规范与整顿:12月19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租购同权、降低租赁税费、规范发展长租房、将租金水平纳入调控等;12月21日,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2021年房地产8项重点工作,其中就包括大力发展租赁住房。今年2月4日,在长租公寓服务平台蘑菇租房发生“爆雷事件”后,上海市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整顿规范本市住房租赁市场秩序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开立资金监管账户、严格资金收付要求、严控租金贷款业务等。
基于监管层的重视,中指院研报认为,2021年长租公寓市场将在稳定发展中摸索前行。疫情的稳定和政策的支持给了长租公寓市场稳定的大环境,相信随着市场参与主体的逐渐多元化、产品的不断更新迭代、经营方式的不断变革,长租公寓未来将探索出一条合适的发展之路。